经过几年的研究,我和学校的老师逐渐形成了几年的研究,我和学校的老师逐渐形成了对中年记“观察作文”的认同,于是,“观察作文的模式”逐渐在全校范围内推开了。1993年以后,开始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的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。我发现,我经过几年思考后对作文教学的认识,还是很贴近了大纲和教材要求的。这套教材在阅读教学的要求上,更加强调了“观察认识事物和学习体会表达方法”――读和写相结合的思想,比较突出。而我所研究的“系列化训练目标”,正好跟大纲要求的“学习体会的观察与表达方法”相贴近。
在中年级,教材在编写安排上,突出了“观察、说、写”的思路,强调:先观察,再写作;先说后写;怎么说就怎么写。
这样的思想和教材编排,我们使用起来,便比较得心应手了。
因此,到了九五年,我们开始使用三年级教材的时候,作文教学马上“轻装上阵”了。市教委小学教研室王主任对我们的做法比较赞同。她认为我们过去的研究,比较好地体现了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。她要我们在全市的教材辅导会议上,承担作文研讨课。
准备作文课跟准备阅读课不一样。准备阅读课,可以认真地理解教材、设计教学,重难点全部可以预先进行设计安排。但作文课,主要是使学生有的可写,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说得好、写的好。
当时,我们学校安排的是一位90年毕业的男性张老师教实验教材。他作文素养很不错,但是没什么经验。好在,他从实习开始,就接触了我的观察作文的思想和实践。我们就安排他承担了这节作文教学研究课的任务。
我们从五册教材中选取了“写一种静物(玩具、文具、用具)”这次作文。怎样才能使学生学的高兴一些、使他们愿意说、有的可说、说得比较好呢?在设计作文内容时,我们冒着风险将教材作了一下改动(在那时,改动教材,可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):将教材要求的题材范围作了进一步的限定――介绍自己喜欢的'一种玩具。
然后,按照准备玩具、观察、玩玩具、口头介绍玩具的样子和玩法,最后写下来。
对于“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”(包括观察和说写),王主任要求:针对学生观察和认识的实际,发现其中的问题,针对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。也就是说:老师预设的时候,不作具体的要指导哪一点的“设计”,想象很多可能发生的情况,老师提前思考一下对策,然后,针对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,进行针对性的或集中、或个别的指导。
这下,可难为了这位张老师:过去,他跟我学讲作文的时候,观察作文,也主要是老师按环节进行――指导什么、怎么知道,老师提前都可以设计好;现在,老师都不可以设计出来,只有大的思路,课堂教学,要从学生学的实际入手,这不是挑战么?我们准备了好多的问题,也设想了好多种问题解决措施。但是,到讲课前,老师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:这怎么办?
在招待所里,晚饭过后,我们没好好休息。他在认真地备课。突然,他问我:主任,要不然,我们提前作一下“铺垫”吧。我想了想:不行,过去我上的那节公开课,因为试讲在自己班级,结果,一点味道都没有。无论如何,不能渗透。见学生的时候,可以告诉他们看自己的玩具,但是,对问题,不能做一点解释。……
在对来日的惶惶中,这位老师,夜里翻来覆去,连我的觉也被他给搅了。